12月14日,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严奥顺介绍了北京科技创新的发展情况,指出为了提高科研设备的利用率,大兴将引进专业服务机构,科研设备对公众开放。同时,科研成果对科研人员的转化率也从以前的30%提高到70%以上,单位可以独立处置科技成果,不需要向上报告审批 。
闫傲霜表示,为激发科研人员活力,让他们有更多的获得感,截至2015年底,全市共有105项有企业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激励试点方案获得批复,405名科研和管理人员获得股权,激励总额约2.25亿元,如今这些先行先试政策已向全推广。
目前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可按70%及以上的比例,划归科技成果完成人以及对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所有,剩余部分留归单位用于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工作。可以看出,北京市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不断加大,由以前的30%提高到70%以上,而且单位可以对科技成果进行自主处置,不需要再报上主管部门审批。
针对科研经费不“管就死”、“放就乱”的情况,本市进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,包括简化财政预算编制,科研经费预算只需编制费用科目,不再提供过细的测算依据,同时取消财政预算评审程序,将立项和财评“合二为”;赋予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的科研自主权;建立统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,加强科研项目信息公开、信用管理、经费审计、绩效评价和检查指导等。
如何唤醒“睡眠”的科技资源,为了提高政府机关,市科委,中科学院,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购买,运行和维护的科研设备的利用率,共同成立“资本科技条件平台”设备向社会公开分享。 通过授权管理权,促进科技资源所有权和经营管理的分离。引进专业化的服务机构,将能够向专业服务机构开放运营科技资源的权利,促进科技资源的所有权和管理分离,解决开放的大学科技资源 产权问题。
同时,建立利益分配机制,解决了开放科技资源市场化运营和服务问题。建立了资源方、服务人员和专业服务机构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,促进多方共赢。
另外,改革政府投入方式,探索形成了以财政资金为先导、市场化运营为基础的运行机制。引入绩效考评机制,以单位开放仪器设备资源数量、服务企业数量、服务合同收入等方面按定的权重比例作为绩效考核依据,给予“后补贴”支持,实现了以“效果”为导向的政府投入改革。
相关阅读: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