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五期间,通过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,我科技基础条件保障能力明显增强。截至2015年底,我已建重大科研设施达58项,高校院所中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总原值超过900亿元,研制生产了批关键核心设备,打破了外禁运。科学数据总量快速增长,实验材料资源保存品种和数量居前列。
在科技基础条件支撑保障下,我在量子调控、纳米、蛋白质、干细胞、全球气候变化等领域产生了大批原始创新成果,科技创新际影响力显著增强。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体系日益完善,开放程度和服务效益不断提升。
在科研仪器设施方面,《务院关于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》(发[2014]70号文)深入实施,目前已建成统开放的网络管理平台,实现了与部分省市及近1500家高校院所的对接,带动了2.68万台套大型科研仪器的开放共享,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体系初步搭建。在科学数据及实验材料等方面,科技部、财政部支持了批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,形成了跨部门、多层次的共享服务体系,推动全700多家高校院所的资源共享;同时,聚焦重大需求和科技热点,组织上百项专题服务,支撑大飞机研制、青藏高原生态评估、石漠化治理等重大科研活动和工程建设。
与此同时,北京推动科研技术“引进来”与“走出去”、提高科研仪器设备的配置使用率,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相关政策出台后,通过集成服务加速创新要素融合,搭建际技术转移服务平台。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,通过“线上信息对接 线下专业服务”模式,开拓50多个,近2000条际渠道,整合技术供给和内需求近5000条,包括美斯坦福、英牛津大学、韩光州研究院、俄罗斯前沿技术研发应用促进会、香港城市大学、香港科技大学等际大学和研究院的项目,都高校联盟等科技成果等。
无独有偶,连云港市在提高科技资源整合利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日前,连云港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《关于推进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方案》。连云港市将力争用2年时间,基本建成覆盖各类科研设施与仪器、统规范、功能完备的专业化、网络化管理服务体系,使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制度、标准和机制更加完善,建设布局更加合理,开放水平显著提升,分散、重复、封闭、低效的问题基本解决,资源利用率进步提高。
《“十三五”科技创新规划》明确指出,要加速迈进创新型行列,加快建设科技强。新时期,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应以增强科技创新基础能力、夯实科技创新物质基础为主线,坚持“层设计、优化布局、重点建设、持续发展、分类推进、分管理、创新机制、强化服务”的原则,全面推进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建设与开放共享,力争到2020年初步形成功能明确、布局合理、管理科学、运行高效、协同发展的科技基础条件能力保障体系。
相关阅读: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